專欄文章

做金錢的主人,而不是讓金錢成為我們的主人

身邊有一些人,在他的生命或生活裡,一切都是由「錢」出發的~
例如:工作是為了賺很多錢、跟朋友家人也很計較錢、上餐廳吃館子也是先思考最便宜的那家
常常為了節省停車費,把車停在不用收費的黃線,寧可冒著被拖吊的風險或是選擇走很遠的路
然後開口閉口也是思考錢…免費的就是最好!更不太可能要勸說他把金錢拿去做善事…

這樣的狀態,或許已經被金錢所綑綁,不自覺地已經讓金錢成為了他的主人!
那麼,我們要如何才能做金錢的主人呢?
先來釐清我們跟金錢的關係,因為在這背後就是我們的精神DNA

※金錢的本質
金錢的本質,其實是人和人之間的流動~
而金錢的模型,就是需求的流動…包含了「外在模型」和「內在結構」
「外在模型」指的是:你要怎麼賺錢;而「內在結構」指的是:你如何能吸引到錢。
關於賺錢的各種管道(外在模型),很常聽到大家分享;但你有想過什麼是金錢的內在法則嗎?(如何吸引到錢的內在結構…)

許多人意識上很想要錢,但潛意識的動力卻跟金錢有很大距離。
如果你有不配得感,覺得錢冰冷、骯髒,你怎麼會有很多錢呢?
當你喜歡錢,錢也喜歡你的時候,你就很容易有很多金錢…
當清理了我們內在的信念,再配合上外在的商業模型,那我們跟金錢的關係就會順流起來~

那麼,我們要先來檢視與原生家庭的關係~因為父母是生命源頭的連結。
當我們不願意接受父母、內在有所對抗時,跟生命的源頭就斷開了…等於是在對抗自己的命運!
我們的潛意識,知道錢不屬於自己,那意味著在內心中有不配得感、且不夠自愛。
對抗原生家庭的人,都是身處劣勢,可以說是逆水行舟,做什麼事都費勁。
和命運抗爭,看上去雖然很勇敢,轟轟烈烈的,但最後卻沒有什麼實際收穫…
真正的順服,是願意接受自己的命運、和父母。

※原生家庭的四種金錢類型
原生家庭的父母,從兩個層面分為四類人:
第一類,物質上匱乏,精神上也匱乏。
第二類,物質上豐盛,但精神上匱乏。
第三類,物質上匱乏,但精神上豐盛。
第四類,物質上豐盛,精神上也豐盛。

家裡真的窮,父母不堪重負,一股腦地把金錢匱乏和不成功便成仁的壓力,全傳導給了孩子。
也有可能家裡本身不算窮,但依循學來的「窮養兒富養女」、「不能滿足孩子所有欲望」的教育理念,非要用哭窮的教育方式,鍛煉孩子的抗壓性和吃苦奮鬥精神。

短期來看,確實有效果…他們的孩子普遍比同齡人更懂事,更能吃苦,也能取得一些社會公認的成績,比如高考,比如就業。
但後續會發現,當工作之後脫離了父母的他們,在賺錢這件事上好像總是不如別人,有可能天天窮忙,或是賺到錢卻拿不住錢,還有人甚至存不下一點錢…

這是為什麼呢?
任何一個超過孩子們承受範圍的複雜挑戰,都可能給他們造成不小的內心打擊。而這種打擊所產生的副作用,才是賺不到錢的魔咒!

※第一個副作用:強烈的匱乏感
對於匱乏的恐懼,只會讓人陷入金錢崇拜…
因為這樣的貧窮感灌輸,會讓孩子在很長時間都覺得自己是個負擔。一方面不敢花錢,另一方面又對金錢有偏執的「崇拜」,發自內心認定錢是個好東西,非常渴望賺錢。
隨著經濟逐漸自足,也有了財富積累,表面上看,成了社會典型的成功人士。但內心深處依然有強烈的不安全感,依然沒法改變對貧窮的恐懼。所以始終把賺錢當成人生頭等大事,不敢慢,不敢停,其它一概忽略和無視。可是,即便賺到再多錢,直到現在,也沒法體會到別人說的那種生活的「輕鬆感」…

如果真的賺到錢後,花起錢來是不是很爽呢?
我要告訴你,其實並沒有~
舉我的先生為例,在畢業後很長一段時間裡,到消費場所還是會擔憂~即使價格已經很低了,還會和老闆討價還價,除了生活必需品,都是能不買就不買,能省就省…
仔細觀察周圍,會發現這樣的人有很多,他們明明已經很有錢了,還在拼命賺錢;他們不捨得花錢,不捨得拿錢去換更重要的東西,比如資訊,比如服務,比如知識~
甚至在面臨選擇的時候,他們也更關注眼前的利益,而不是遠期的目標,缺乏視野和前瞻性。
說白了,這種心態並非源於自律的快樂,而是源自匱乏的恐懼~也就是「越缺什麼,就越在乎什麼」!
如果孩子從小就把自己當成一個「窮人」,他一輩子都會是個「窮人」。

※第二個副作用:感覺不到賺錢的資格感
沒有賺錢的資格感,怎麼可能賺到錢?
為什麼我們周圍很多有才華、有能力的人,卻沒能賺到錢?
只要和他們多聊幾句,你就會發現,他們和金錢的關係其實是非常不好的。
最常見的表現就是:他們對於賺錢這件事沒有資格感,覺得自己根本沒資格掙很多錢。
在很多人的骨子裡、潛意識裡是不相信自己能掙錢的…
當有人告訴他們,你技術這麼好,做的事這麼專業,完全可以去做收費模式的時候,他們不敢做,擔心付費沒人買。
或者嘴上說想要,卻不主動要。不敢在朋友圈售賣自己的產品和服務,更不願意讓人知道自己有賺錢的需求。
這曾經是我過去所處的一種模式~還好我現在轉變了!
表面上看,這些都是源於對自己的不自信,從更深的層次來看,其實是覺得自己不配!
而這種不配感,和自己優秀與否無關,幾乎都源自於原生家庭的映射。

※跳脫金錢魔咒的方法:貧,但不窮
那麼,我們要如何從被父母決定的財富命運中逃出來呢?
「你的財富命運,已經被父母決定了。」當你接受並認同這句話,並不是財運的終結。相反地,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。
因為,比起無頭蒼蠅般的困惑無助,找到原因之後去自我反省與自我療癒~更能幫助我們,從被父母影響的貧困思維怪圈裡逃出來。
如果你發現自己被父母的貧窮思維束縛了,該怎樣有效地自我救贖呢?

1.廣泛大量地閱讀
從父母身上,你已經學不到多少有用的人生經驗,也無法解答自己求而不得的困惑。甚至和他們更多針鋒相對的溝通和對峙,對你人生的認知提升毫無意義。
這時候若想改變,就必須透過與更加有智慧,有成功經驗的人去溝通,汲取經驗提升認知。
而讀書是其一有效的辦法~經濟學,心理學,歷史政治,人物傳記這些領域的國內外經典著作,在你能夠涉獵的範圍內盡可能地去閱讀,不僅讀,還要做讀書筆記,然後轉化到自身去找解決之道。
雖然經歷這種外部與內部的反覆對照過程,會非常痛苦,需要有非常強大的內心和意志力,才能把根植在自己骨髓裡幾十年的觀念和意識轉正。
但這是值得的,因為慢慢地,你會發現自己恍然大悟,而之前很難翻越的父母那座山,已經被你輕鬆翻過去了…

2.堅定為自己負責
誰都想生在好人家,可我們卻無法選擇父母~發給你什麼樣的牌,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。
去理解父母,也許他們也是被窮困的父母養大,一生對自己吝嗇,不會愛自己,他們也是既有觀念下的犧牲品。
就算父母用錯誤的金錢觀影響了我們,這也絕不應該成為你躺平和自怨自艾的藉口,更不應該讓這種錯誤的方式內化為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。
最重要的一點,就是要堅定地告訴自己: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做決定。就算掉坑,也要自己親自去掉,然後再頑強地從坑裡爬出來繼續前進…
同時也要委婉地告訴父母:我會為我自己負責,你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,不用多擔心我。
歸根究底,這是你自己的人生,是你在過,而不是他們。

3.學會真正愛自己
每個不曾被父母好好對待的人,內心都有一個受傷的小孩。
過去你必須倚靠父母,現在你長大了,如果想擁有主動的人生,就必須要去探索內在的自我,思考和分析自己現有的人生,試著去接納、關愛和療癒那個不曾被看到的受傷小孩。
比如,學會滿足自己。捨得給自己花錢、花時間,告訴自己你值得所有的好東西,你配賺到更多的錢,只有這樣,匱乏感才不會一直捆綁著你…
然後,不再活在別人的眼光下。不再要求自己滿足別人的期待,自己給自己更多愛和力量。
自我感覺好起來,你會發現你的生活中的一切也好了起來~

※留意是否對孩子的財富命運產生負面影響
不論你是否有了孩子,你都必須提醒自己,不要再把這種金錢觀的負面影響,繼續施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。
我們可以坦然、但不刻意地和孩子聊家裡的金錢狀況,但不要夾雜任何要求或者壓力。
可以給孩子錢,讓他知道家庭是豐盛的,但也要告訴孩子:你是我孩子,我會撫養你長大,但你要明白,我的錢是我的錢。你要錢,自己掙。
可以讓孩子看到你對錢的珍惜,但更要讓孩子看到錢背後的東西~
比如,老公常說他小時候父親、弟弟和他飯不夠吃的糟糕情景…每回聽到這,我都會反思:如果是我,我會怎麼辦?
現在我一定會點足三人分量,和老公孩子有說有笑一起吃完,既不把自己碗裡的肉給孩子,也不要求孩子感恩戴德。
就算家裡不寬裕,我也會和孩子說:「兒子啊~今天這頓飯不便宜,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享受,吃完才有精力有動力,你看書學習,媽媽工作打拼,賺更多的錢,吃更多好吃的。」

被父母錯誤的金錢觀影響雖然可悲,但並不可怕~這反而成了一個契機,教導我們用更深刻和客觀的金錢觀對待自己的孩子。
成為金錢的主人這件事,什麼時候學到都不嫌早!

先感謝你自己,認真閱讀到最後~
如果你也想要來釐清自己的金錢思維,或是學習金錢卡來協助身邊的朋友
5/28(六)下午,我們開辦了一場「提升金錢思維,創造豐盛能量 」的線上分享課程
每年僅此一場,歡迎一起來共學~詳情請連結這個網址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分享
分享

留言討論

想請四季幫忙嗎?

四季職涯發展學院,能陪伴著你走過人生四季,一起體驗與欣賞生命的美麗燦爛與多采多姿〜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