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都是如何為自己設定夢想目標的呢?Fanny自2012年設計「夢想實踐卡」以來,在這十年間也運用夢想卡,引導陪伴許多朋友設定自己的夢想目標,發掘內心的動力來源~然而為何明明已經為夢想設定了目標,但卻總是達不到呢?
除了運用「風險阻礙卡」來協助釐清自己的阻力,透過「實踐卡」來展開行動之外,Fanny發現,若要真的實現夢想目標,還需要覺察底下這五個關鍵心法。
1. 接受漸變而非突變
所謂的夢想,並不是遙不可及的,而是可以漸進式地,像樹木生長一樣,慢慢地攀升與發展。但許多人的夢想卻往往設定過高、或是過於空洞~例如以夢想卡中的「財富自由」這張牌卡來說,可能每個人都很想追求,但卻說不出一個清晰的畫面或定義,或是當Fanny問到:「你的「財富自由」典範人物是像誰那樣?」然後最常出現的回答則是:「郭台銘和巴菲特這樣…」
當我們傾向於設定過高的目標,也會特別容易讓我們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感到灰心,甚至不敢設定新的、更加合理的目標。
那麼,為什麼我們還是會設定過高的目標呢?
背後的一種心理狀態是:我們對於「當下的」自己不夠滿意,希望透過做成某一件事情,來讓自己變成更加滿意的、更符合自己心目中的「理想自我」。然而,這也會造成,我們在設定目標時,很少能夠真正去考慮它的可行性。因為我們內心的渴望可能是:要把新的自己,跟過去「庸庸碌碌無為」的自己截然地分開…期望讓自己在新的狀態裡,能夠成為全然不同的、更加優秀的人。
在進行職涯晤談時,Fanny有時會發現,這個來訪者可能沒有那麼強的行動力,可能很多事情需要外界推動才能實現,可能難以很好地抵抗心裡的內耗或焦慮,或是可能很容易感到疲憊…等。而Fanny會試著引導這個人去發現:那就是「我」自己的一部分,也是「我」所能做到的「正常水準」…只要能夠比過去的自己好一點點,就足夠了~凡是一切讓自己突然變得跟過去的「我」截然不同的要求,都是不現實的!
因此,先試著接納過去那個「不夠好」的自己~接著降低對於目標的期望值,不要想著「我要直接達成什麼狀態」,而是想辦法去「微調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習慣,讓改變從一點一滴裡面慢慢積累與發生。畢竟,成功的改變都不是突變,而是漸變!
2. 打造「優化心態」而非「任務心態」
從簡單的習慣入手,不是去想著「我要做成某某事情」,而是考慮:我能夠在每天的生活裡,加入一個什麼樣的小習慣?這個習慣不需要很大,不需要給它一個量化的指標,不需要設定一個階段性的成果,更不需要盯著KPI不放~因為我發現,這些想法後來都很容易讓我們落入「計數器陷阱」裡面,從而每天都盯著沉甸甸的結果,給自己造成心理極大的負擔…
我自己最常用的做法,是把這個小的習慣加入到一個舊的習慣裡面,用舊習慣作為它的觸發器,同時創造一個最容易實現它的環境。儘量減少自己去思考它、考慮它的成本,然後不知不覺地就完成了。
舉幾個簡單的例子:
(1)想鍛煉身體:不妨給自己安排一個計畫,「每天下午一到休息時間,就到公司樓下跑幾分鐘」。透過這種方式,讓自己慢慢適應每天鍛煉的習慣,直到再也放不下、停不了之後,再往上加碼。
(2)想多讀點書:那麼不妨把想讀的書放到書桌上,讓自己在睡前一個小時關掉手機和電腦,並且「一關掉手機就隨手拿起書桌上的書看幾頁」,不要考慮看什麼、狀態好不好,隨便翻幾頁也行,如果有感悟,再做做筆記、寫寫想法…
(3)想學程式設計:那麼不妨給自己安排一個計畫「一洗完澡就坐在沙發上把昨天的程式完善一下」,然後把編輯器設置自動啟動,打開電腦之後自動開啟昨天的原始程式碼,盡可能減少自己「進入狀態」的阻力。
在壓力下的行動,只能是一個短期手段,不能成為長期方針。而這裡提的關鍵心法,是先做到自己定下的習慣,慢慢積累,讓漸變發生。然後,在實現了「漸變」的基礎上,視自己的實際情況,再為自己增加其他的習慣,探索其他的可能性…也就是沒有負擔地、樂在其中地,把它當成生活中的一個必備環節。每天做一點,每天做一點,不知不覺之中,推進它的進度,並從中得到正向回饋,獲得成就感、滿足感和幸福感。
「任務心態」會讓我們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動力,「優化心態」才能讓我們慢慢變好。也就是說:不要把目標當成任務,而是當成一種額外的獎賞,一種優化生活的方式。
3. 從支持和陪伴中獲得激勵
不需要把夢想目標告訴所有人,但可以告訴少部分能夠監督你、提醒你、以及支持你的人。如果完全不告訴別人,靠自己一個人去堅持,往往是低效果的。從親密的、同頻率的朋友那裡獲取支援和激勵,可以大大地增強我們的動力。例如:想增加每天的運動步數,那麼約上一位好朋友,每天一起去散步或跑步,可能是最有效的做法。這樣一方面可以實現鍛煉身體的目標,另一方面又可以滿足我們對關係的需求,並且起到互相監督的作用。
找到幾位跟你志同道合、能夠聊到一塊的朋友,拉一個群,每個人定下一個簡單的、想去改變和做到的習慣,然後定期在群裡互相交流、打氣、監督。沒有做到的人,就發紅包或者請其他人吃飯。進一步還可以在群裡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成長,讓每個人清晰地看到其他人的進步,從而形成持續性的動力。
如果你沒有類似這樣的朋友,那麼加入一個線上或線下的主題社群,也是一個不錯的做法。可以報名參加一些小一點的、緊密一點的團體,通過培養團體間的聯繫緊密度,來讓你把「培養習慣」這件事放到更高的優先順序上。社群不僅僅是一個互相交流的地方,更可以為每個人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、清晰的環境,通過環境來提供動力。
如果你有想改變和做到的事情,不妨創建或找到這麼一個小圈子,為自己創造一個能夠不斷提供動力的環境。
4. 考慮對他人的價值
不僅僅要考慮「我能夠得到什麼」,有時候思考「我能夠為他人做些什麼?」「我能夠如何幫到別人?」可能是一件更幸福的事情。像是這個夢想目標能夠如何幫助到別人?對別人產生影響?
當我們的行為,能夠為別人帶來正向的效益時,通常會感受到比自我回報更強烈、更深刻的滿足感和幸福感。當我們明確地知道自己的分享或捐助,能夠幫助到某些人,也能帶來高度而持久的積極情緒。
當我們關心的焦點,從自己開始往外擴大範圍時,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就會成倍增加。簡單來說有底下三種情況:
(1)我的行為有益於我,以及我的家人。
(2)我的行為有益於我身邊的朋友和同事。
(3)我的行為有益於這個世界上其他素未謀面的人。
而第三種情況帶來的幸福感,會遠高於前面兩種。我們存在於世界上,總是在不斷地追求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。那麼這種意義和價值,就從自身行為能夠如何影響「他人」而體現~當感知到我們能夠幫到這個世界上許多其他素未謀面的人時,往往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成就感,來支撐自己存在的意義。
每天實際練習「5分鐘給予」,不需要給自己太大壓力,不需要做多麼驚天動地的事情,只要每天抽出5分鐘時間,幫別人一個小忙,就足夠帶來巨大的精神回報了。所以,在設定夢想目標和計畫的時候,不妨想一想:我能否對外去進行一些輸出,透過自己的行為,確實有效地為別人提供一些價值?例如Fanny目前正在做的事:
(1) 透過文章、視頻、活動、講座的形式,向別人分享自己的經驗。
(2) 參加一些社群平台,踴躍發言,為別人提供指點和幫助。
(3) 把學到的成果寫出來或做出來,透過輸出,為別人提供價值。
Fanny發現,這其實是驅使我們實現夢想目標最有效的動力!
5. 多做自我反思、釐清與提問
在落實了前面四個關鍵做法之後,我們還得確認自己的行動,是否可以帶來自己想要的成果?
舉例來說,想培養讀書習慣,於是堅持3個月讀了20本書,這固然很好。但是從裡面讀到了些什麼?學到了些什麼呢?如果不去審視和反問,可能就會迷失在對「數字」的追逐中,忽略了這個習慣真正的目的。
想學程式設計,於是堅持了3個月寫了幾個程式,滿足了自己的需求,這固然很棒。但是在這個過程中,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?有沒有把這些問題和解決的思路記錄下來?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能不能解決?有沒有總結出什麼技巧、方法和流程?跟完全沒有學過的自己相比,練習後真正的積累和經驗在哪裡?
多做自我反思、釐清與提問,是非常重要的!定期抽出時間來思考、總結與盤點,把行動和回饋進行提煉,把抽象轉化為更加具系統結構的心得和方法論。當然~如果可以定期找職涯諮詢師或個人教練,協助自己盤點或引導提問,可能會更快釐清盲點或整理重點。
四季職涯發展學院,是你職涯路上的專業嚮導~祝福大家,夢想都能實現成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