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接下某企業的多場訓練課「教出好幫手,發揮影響力」,剛好提及我在2022年寫過的這篇文章「職場升維的六種人才」 這個內容主要是用來釐清自己目前位於哪個發展階段,或是檢視身邊夥伴所處的思維層次~
那麼,現在來分享進階篇-「如何教出好幫手」的進一步輔導策略。
根據 Robert Dilts 的理解架構(Levels of Neurological Levels),針對這六個層次的優化與調整,我彙整出六種不同的角色,有助於大家分辨,在每種協助角色上可以提供的輔導策略(如下):
發展層次 |
協助角色 | 輔導重點 |
環境(Environment) | 嚮導(Guide) | 提供方向與資源 |
行為(Behaviour) | 執行教練 (Execution Coach) |
引導習慣與行動 |
能力(Capabilities) | 老師 (Teacher) |
傳授知識與技能 |
信念與價值觀(Beliefs & Values) | 導師 (Mentor) |
潛移默化思維模式 |
身份認同(dentity) | 支持者 (Supporter) |
建立自我認同與潛能發展 |
使命/精神(Mission / Spirit) | 喚醒者 (Awakener) |
啟動對人生意義與方向的探索 |
上面這個表格內容,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(因人而異),就是針對新人所在的位置(環境/行為/…),選擇最適合的角色介入輔導,並搭配不同的策略來調整,並且給予漸進式支持,從具體的行動與環境協助(嚮導、教練、老師),逐步推進至內在信念與使命的啟發(導師、支持者、喚醒者)。
而我們都可以試著融合多重角色,身為一位專業的輔導者,是能夠同時跨層次並切換角色,且根據新人的需求來靈活運用。以下是針對新人處於不同層次時,我們可以扮演什麼樣的合適角色,以及採取的相對應輔導策略:
一、環境層次:擔任角色—守護者/嚮導(Guide)的策略
1.具體資源:推薦合適的教材、工具、網站、課程等。
2.調整工作或學習環境:優化空間、人際氛圍或工作流程。
3.協助新人「看到實際情境中的問題與機會」,以促成行為改變。
→也就是給予職場安全感,降低新人情緒低落的狀態,進而促使其移往「行為層次」。
二、行為層次:擔任角色—執行教練(Execution Coach)的策略
1.設定明確、可操作的習慣或目標(如每天閱讀代替看電視)。
2.提供 Daily/Weekly 執行計畫,並定期追蹤進度。
3.透過角色扮演與模擬,培養面對挑戰(演講、溝通)的行動信心。
→也就是陪伴新人努力操練,給予實戰演練,進而促使其移往「能力層次」。
三、能力層次:擔任角色—老師(Teacher)的策略
1.清楚講解專業知識、工具或技巧(例如 NLP 的設定心錨技巧)。
2.使用案例示範與實作練習,搭配回饋促進學習。
3.依新人程度調整教學速度與深度,確保理解與掌握度。
→也就是提供新人足夠多的方法與工具,使其可以運用來解決問題,進而促使其移往「信念與價值觀層次」。
四、信念與價值觀層次:擔任角色—導師(Mentor)的策略:
1.分享自身成功經驗與思維模式,讓新人在潛移默化中內化正向價值觀。
2.問題探究方式引導(如:「為何你如此認為?」「這樣的信念從何而來?」)。
3.倡導反思與價值重塑,協助新人檢視是否有阻礙成長的信念。
→也就是引導新人思考真正重要的問題,進而促使其移往「身份認同層次」。
五、身份認同層次:擔任角色—支持者(Supporter)的策略
1.給予肯定與內在力量的引導:如「你是一位具備創意與責任感的人」。
2.創造安全空間,讓新人在被理解與接納中展現自我。
3.資源與機會的開放:讓新人依照自身天賦與特質發揮最大潛力,建立自信。
→也就是引導新人建立對自我的身份認同,進而促使其移往「使命/精神層次」。
六、使命/精神層次:擔任角色—喚醒者(Awakener)的策略:
1.啟發新人思考「我的人生目的是什麼?」「我為何而努力?」。
2.分享冥想、願景圖、未來自我想像練習等方法,幫助連結宏大願景與內在使命。
3.鼓勵其因使命而行動,而非因外在壓力,從而達致深層、持續的動力與成長。
→也就是引導新人更上一層,思考超越個人層次的議題,為使命而戰。
帶領新人成長不再只是「教什麼」與「怎麼做」,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,還必須能帶他們深入探索「為什麼這樣選擇」,以及「未來想成為誰」,以上分享給大家,希望對於目前正在帶領新人的你,能夠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