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6/10看到Cheers網站的文章「5個職場徵兆,檢視你有沒有「聰明病」」(原文連結)。在自我檢視一番,這不也是博士生常見的心態徵兆。哇! 剛踏入職場六年前的我,5個徵兆全中呢!
我出生在鄉下窮人大家族,父親靠白手起家發展到現在商業強人,但家族鏈條中,依然有”怕被人看不起”,衍生出好面子、好強、不服輸、不想被比下去。我甚至自我催眠「我要成為最聰明的」「我應該要什麼都知道」,特別在就讀博士過程,不自覺這心態被強化。直到博士畢業後拿到學位,經過職場碰撞,也認真學習和應用人性心理學,現在大大的調整。不要再把”聰明”當作是戰勝的武器,自作”聰明”反而是誤事。
大家也一起自我檢視,有什麼有趣的發現嗎? 歡迎跟我們分享喔!
徵兆1: 聰明人常常瞧不起其他特質,例如良好的人際關係,往往只在乎自己有多聰明。
♥思涵自我檢醒: 從「瞧不起人」轉念成「每個人都有存在這世界的必要性與特色」
在美國就讀博士期間,我最有感覺的是每天晚上六點後,是進來實驗室掃地和拖地的大哥Harris,他的專業打掃讓實驗室地板每天都是乾乾淨淨,不像台灣都要靠自己打掃。有趣的是,我常常看到Harris跟我實驗室的美國博士班學長Chris都會閒聊一會,Harris會很仔細聆聽著Chris聊今天實驗進度,哪裡怪怪或是哪裡很有趣。說真的,哪天看到Harris再進修癌症研究碩士班等等,我一點都不意外,Harris本質就是專業,連拖地掃地能做到專業,如果再加上舉一反三的學習態度,那還有什麼能難倒他呢?
徵兆2: 團體一起行動很煩,把工作託給別人我不放心。
♥思涵自我檢醒: 工作是一時的,職涯發展是一輩子的。學會工作下放、信任他人、找到合適夥伴打團戰、隨時找接班人
博士畢業後,到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工作時,新的實驗室資金非常充足。我正要跑flow來收集實驗數據,發現有專門技術師可以幫忙跑儀器。我們的實驗室管理人Hsin,就說了一句「放著讓他們跑數據,不要讓浪費時間,我們去做別的事。」心中雖然放不下,擔心技術員會亂設定,但我決定跳脫博士”自己來”的習慣,下放工作。我也學會,只要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,只要能找別人做,就付錢讓其他專業的人來做,自己則是顧好專業門檻和管理就好。職場上都是打團體戰的,可以的話,不要再傻傻的,什麼都自己來! 我們都經歷過博士長期受訓,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做!
徵兆3: 團體一起行動很煩,把工作託給別人我不放心。.聰明人的自信往往來自「我相信我的智商很高」,但這點卻會傷害韌性與逃避批評。
♥思涵自我檢醒: 學會認輸、謙虛、歸零,才能看到更多
八年前的在美國求職挫折,讓我情緒低落快兩年,嚴重時有被害妄想症。經過兩年的整理,才終於找回自信。走過低潮的我,告訴自己,我再也不只追求成功,我要去努力TRY, 去體驗所有”失敗”的可能,才能成長茁壯。重點是在跌倒過程中,釐清自己是怎麼跌倒的,和我該怎麼讓自己站起來。最怕的是躊躇不前,又或是跌倒後卻沒有學習教訓和體悟,不斷地再循環發生同樣的議題。在我的個人定義裡,只要願意嘗試過,都不是”失敗”。即便結果或是不如預計的好,只要願意真真實實努力過,走過這段路,在過程中覺察有所收穫和提升,這都是”成功”的。
徵兆4.聰明人沒耐心
徵兆5.聰明人往往想得很複雜,而且希望一次解決所有問題
♥思涵自我檢醒: 踏踏實實深耕累積、先做再說、滾動式/動態調整
我從小就是有些壞習慣和缺點,對外自我保護非常好,像是太過自信、急性子,加上懶惰沒什麼耐性,特別是我自己已經決定的事情,就不想被干擾或再調整,或是最後一次就可以解決講清楚。博士受訓期間常常習慣要收集最多最好的資訊,好好分析從中找到最好的方法,才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。然而職場上如商場,做決策是永遠沒有最好的,只有在當下的天時地利人和集結下的”最適合”!
練習吧~在時間有限、經費有限、資訊和資源有限情況下,做出最好的決策,承擔其後果,邊做邊調整。問題永遠沒有解決的時候,問題只會持續產生新的問題。職場跟求學是不一樣的,求學有寒暑假有ending,然後職場是never end,是持續發展的。試著把觀點從”掙扎在過去為何的問題發生”,轉換來發展”我現在可以做更好的是什麼”吧!